防城區大力構建“香溢邊山”產業走廊
□ 鄧愛殷
近年來,防城區以賡續傳承紅色基因為載體,以中央彩票專項公益金為支撐,認真實施“香溢邊山紅農旅融合發展鄉村振興項目”(以下簡稱“香溢邊山”項目),持續推動鄉村振興產業發展。
強化頂層設計,科學謀劃項目發展布局。防城區充分發揮轄區資源優勢,以做強培優肉桂、八角、金花茶、陳皮等“四香”產業為重點,按照“集中連片,規模適中,邊界清晰”的建設要求,以“產業興邊、三產融合、富民強村”為突破口,科學規劃香料加工貿易集聚核、十萬香山紅農旅融合發展示范帶、那良紅色興邊香產富民示范區、那梭金香紅文農旅融合示范區、扶隆香料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區“一核一帶三區”的發展布局,用好用活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5000萬元,整合各方資源,實施產業發展、鄉村建設和就業創業等子項目20多個,著力構建“香溢邊山”產業走廊。
賡續紅色基因,點燃紅色興邊發展“引擎”。防城區以傳承紅色文化為主線,推動紅農旅融合發展。大力推進東山·稔穩村革命歷史展覽館配套設施建設、防城縣第一屆人民政府舊址保護修繕及紅色研學基地建設、鹽馬古道沿線紅文旅融合建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劉永福故居配套設施提升建設、那良古街修繕配套提升建設等。同時,結合文旅融合等實際,推進紅農旅融合發展配套項目建設,努力講好防城故事。
強化產業振興,因地制宜推動項目建設。借助彩票公益金等惠農政策的疊加效應,以里火口岸為重點,在那良鎮的大勉、其那等12個行政村,培育壯大肉桂八角、大紅柑(陳皮)等特色產業,實施漢草堂香料中藥產業園、心遠四會柑基地水肥一體化、集鎮落地加工廠提質改造等一批產業配套項目,推動“那良紅色興邊香產富民示范區”建設。以打造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品牌為切入點,在那梭鎮的平木、那欽等4個行政村,培育紅色芳香產業鏈,實施國茗金花茶產業示范區提質等項目,推動“那梭金香紅文農旅融合示范區”建設。以香料產業園為核心,在扶隆鎮的那果、點燈等7個行政村,推進肉桂八角種質提質、種植示范工程等項目,推動“扶隆香料三產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持續補齊產業基礎設施短板,促進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激發革命老區內生動力,將項目打造成為鄉村振興的特色樣板。
聯農帶農機制助力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今年1-6月,防城區肉桂、八角為主的香料種植面積126萬畝,肉桂產量6179.61噸,同比增長30.78%;八角產量3600噸,同比增長6%;大紅柑種植面積3.16萬畝,同比增長19.7%。目前,那良鎮已列入國家農業產業強鎮的創建目標。通過項目的實施,一二三產業更加深度融合,串聯20個紅色研學點,形成“紅色+生態+芳香”的精品景點線路。今年1-6月份,防城區接待游客381.02萬人次,同比增長13.43%。項目實施后,帶動那良鎮、峒中鎮等鄉鎮山區10000多戶種植戶持續增收。項目實施以來,已提供臨時崗位611個,固定崗位80個,帶動1500人參與邊境貿易,帶動周邊村民1680人參與特色產業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