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特派員入村傳技能 助力特色產業發展

科技特派員在五指毛桃基地指導。本報記者 向陽 攝
本報訊(記者 向陽) 8月25日,自治區鄉村科技特派員組團深入上思縣那琴鄉那通村,到五指毛桃種植基地、那琴香鴨養殖基地進行現場技術指導和培訓,為當地特色產業發展注入“科技動能”。
此次現場技術指導和培訓針對性強,聚焦產業發展需求邀請權威專家授課。其中,自治區鄉村科技特派員、廣西植物園教授胡東南專門圍繞五指毛桃種植展開培訓。在五指毛桃基地現場,胡東南說:“這批五指毛桃長勢不錯,為獲取更高產量,今年年底可用專業電鋸把五指毛桃從離地15公分處全部鋸掉,同時施化肥或有機肥,這樣五指毛桃的根莖就會長得更大,基地收益也會更高……”
五指毛桃是那通村集體經濟唯一自主經營項目。該村已于今年3月初種下63畝五指毛桃,預計2027年3月收成,收益可達20萬元。同時,自治區鄉村科技特派員、高級畜牧師吳潔為當地養殖業發展提供專業指導,自治區鄉村科技特派員、香椿專家陸林香為那通村村民培訓了香椿的種植技術。參訓人員涵蓋那通村及鄰村的養殖人員、合作社、家庭農場及農戶代表50多人。
值得一提的是,那琴香鴨養殖是那通村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路徑,此次養殖技術培訓也將為其發展保駕護航。該村多數村民養殖那琴香鴨,特色養殖模式成效顯著。崠逸屯養殖戶何俊金采用“稻田+山間水塘”生態養殖法,不使用飼料,僅以玉米、稻谷等五谷雜糧喂養,110天出欄的香鴨皮薄肉嫩、鮮甜無膻,通過線下固定門面與線上電商結合銷售,每年養殖不少于10000羽,按每羽60元計算,年收入超60萬元。據不完全統計,那通村每年那琴香鴨銷售量超5萬羽。
當前,那通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正積極謀劃那琴香鴨產業發展,不僅宣傳科學養殖方法、杜絕濫用激素,還計劃開拓電商銷售,開設農家樂,并推進上思-南寧二級路邊特色農產品展館建設,力爭讓那琴香鴨等特色農產品走出上思,將其打造成那通村的“金字招牌”。
此次現場培訓加技術指導切實提升種植戶技能,帶動脫貧戶參與,助力壯大集體經濟與個人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