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思大路雞的保種之路



2024年,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組織行業專家到上思縣開展上思大路雞遺傳資源核查測量工作。圖中縛雞者為馬麟(左三)。

□ 本報記者 陸飛伶 通訊員 侯東光
6月21日,記者走進廣西農豐農牧科技有限公司上思大路雞保種場,看到一只只羽毛鮮亮緊實、尾羽短翹的上思大路雞在龍眼樹下或悠閑納涼,或專注刨食,儼然一幅安逸“百雞圖”。“剛剛你們看到的‘百雞休閑圖’,是我們取得的保種成效,凝結著各級各部門數百名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該保種場技術負責人馬麟告訴記者。
發 掘
說到走上上思大路雞保種研究的道路,對于馬麟來講,是一種機緣,也是出于一種情懷。2015年,他從廣西大學獸醫專業碩士畢業,2021年經防城港市人才引進到上思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工作。那時,恰逢全國開展第三次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工作,專業對口讓他順理成章接手了這項工作。
上思縣共有8個鄉鎮91個行政村(社區),而普查要求必須做到村村過關、戶戶到位全覆蓋。時間緊任務急,普查人員明確責任分工,有序逐村逐戶進行普查,盡量做到一戶不漏。
馬麟回憶道,普查前大部分參與人員都經過培訓,明白這次普查的目的就是摸清自己的家底,一是調查已發現的品種有無瀕危或消失風險,二是發掘畜禽遺傳新資源。馬麟一行到叫安鎮平江村大路屯普查時,發現村委會主任馬瑤家里有一種雞非常獨特,它全身羽毛緊貼身、尾羽短且少、青色腳高健有力、身呈方形高昂挺立。馬瑤介紹,這種雞體態近似方形,而且拎在手上特別沉,比一般雞要重,當地人稱之為“石雞”,她家就養有30余羽。后來,普查人員再到屯里各家各戶調查,看到幾乎每家每戶都養有“石雞”,而且基本上是自家的母雞孵化,保留母雞帶小雞育雛的傳統繁衍至今。
當天晚上,馬麟回到家查找相關資料,發現這種雞在以前兩次全國普查中均沒有普查到,猜測這可能是一個畜禽遺傳新資源。據資料記載,“石雞”亦即大路雞,在上思縣飼養歷史悠久,明朝嘉靖年間《欽州志》即有“長腳雞”記載。《上思縣畜牧業資源調查及區劃報告》(1981年出版)記載:“試驗提純復壯大路雞。”《上思縣畜禽品種資源調查及今后工作意見的報告》(1982年出版)記載:“我縣雞的品種主要有本地雞、大路雞等”,已將大路雞納入地方品種。《上思縣名、特、優、稀大資源集》(1986年出版)記載:“根據1980年的調查,上思縣大路雞原產于叫安鄉平江村大路屯,因此得名‘大路雞’”。
此次普查,摸清了一個事實:大路雞在上思全域皆有分布,種質資源達4.7萬羽,其中在叫安鎮分布較多,超2萬羽,種質資源呈自然保存狀態。
這讓馬麟興奮了好一陣子。
興奮之余,他暗自思忖,一定要用心把“大路雞”這個新資源申報好、保護好、開發好。
申 “遺”
馬麟表示,他們查了相關資料后,確定“石雞”即“大路雞”,可能是一個遺傳新資源,便開始收集其相關資料,包括到發源地大路屯去調查它的歷史來源,做一些現場記錄等基礎工作。同時,又根據資料記載核定大路雞性狀,記錄其特征特性并向上級匯報。
考慮到大路雞的發源地是上思縣叫安鎮平江村大路屯,因此給它正式命名為“上思大路雞”,這個名稱更符合現在對品種命名的要求,體現地域性,符合規范。
2022年7月1日,自治區專家、廣西大學教授楊秀榮帶領專家組專程到上思縣開展年度新資源遺傳資源普查系統調查工作,首次著重關注上思大路雞。
專家組一行先后到上思縣富曉養殖專業合作社、那琴鄉龍樓村逢樓屯和琵琶屯、叫安鎮平江村大路屯、思陽鎮六銀村念文屯等進行現場核查,通過進村入戶、座談等方式,初步了解上思大路雞的分布情況,并實地了解其生活習性和自然養殖環境。專家組一致認為上思大路雞的特征明顯,符合申報新資源的基本條件,同時提出申報具體要求,耐心指導上思縣業務部門從品種來源、歷史記載、現有品種的區別等方面收集佐證材料,為迎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專家組的評估做好準備。
2023年,自治區農業農村廳牽頭組織開展上思大路雞遺傳新資源申報工作,要求防城港市農業農村局、上思縣農業農村局負責收集相關佐證材料和提供品種有關數據。2024年1月25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家禽I組專家一行5人,到上思縣開展上思大路雞遺傳資源現場核驗工作。現場核驗評審會上,核驗組對新資源審定工作進行了專業指導,指出上思大路雞新資源是一筆巨大的財富,要在做好保護工作的同時,充分挖掘其價值。最終,上思大路雞新資源順利通過現場核查。
畜禽遺傳資源審定包括現場審定和資料審定兩個部分,現場核驗通過后,核驗組把相關情況匯報至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2024年7月16日,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再組織專家進行審定,一致同意上思大路雞鑒定為遺傳新資源。
2024年10月14日,上思大路雞正式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鑒定,成為全國第三次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廣西首批入選國家畜禽遺傳品種目錄的家禽遺傳新資源;11月25日,國家農業農村部發布第846號公告,上思大路雞經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鑒定通過,由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頒發新品種及配套系證書。
上思大路雞從2021年底首次被發掘,到正式通過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鑒定,3年申“遺”艱苦歷程,得以完滿收官。
保 種
談及上思大路雞產業,馬麟說:“上思大路雞入選國家畜禽遺傳品種名錄,并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恰恰相反,它只是我們開啟保護遺傳新資源征程的起點,我們要把上思大路雞保護好、利用好,決不能讓它從我們手上消失,還要讓我們的優質雞走出十萬大山。”事實上,上思大路雞在獲得國家畜禽遺傳新資源審定通過之前,上思縣群眾一直是有飼養的,但大都是自然散養,更沒有一個規范的保種場。
2022年,廣西農豐農牧科技有限公司投資100萬余元,在思陽鎮易和村六甘屯創辦首家較規范的上思大路雞保種場。保種場總建筑面積超過1500平方米,目前養殖存欄上思大路雞6000羽,其中種雞3500羽,包括核心種雞800羽(母雞720羽、公雞80羽)。
廣西農豐農牧科技有限公司作為上思大路雞遺傳資源保存單位,在政策、資金、技術上得到了包括廣西農業農村廳、廣西大學、防城港市農業農村局、上思縣農業農村局等單位的大力支持與指導。
上思大路雞入選國家畜禽遺傳品種目錄后,上思縣立刻出臺了《上思縣2025—2030年加快上思大路雞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要求按照科學合理的保種方式,持續加大上思大路雞種質資源保護力度;申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注冊上思大路雞品牌;建立完善的技術服務體系,發揮聯農帶農機制,為當地養殖戶在上思大路雞保種、養殖、產業加工銷售等方面提供技術指導和相關政策服務,著力把上思大路雞養殖產業打造成上思縣畜禽養殖產業發展的新亮點。
眾人拾柴火焰高。截至目前,上思縣已建有較大規模養殖場20個,全縣上思大路雞肉雞存欄超過25萬羽,建設保種場1個,種質資源場4個,每年可向市場提供雛雞20萬羽。
市畜牧站站長袁成進對上思大路雞有著更高遠的期待,他說:“上思大路雞目前僅為本品種利用,還沒有與其他品種開展配合力測定的研究,上思大路雞種質資源優勢還沒有充分開發利用。一旦展開研究,把上思大路雞與其他地方雞品種雜交改良,種質資源必定會越來越強。那時,上思大路雞一定會走出十萬大山,走向更大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