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工智能成為降本增效的好幫手
□ 林霞
8月18日,本報第一版刊登了《人工智能賦能我市實體經濟創新發展》一文,報道了我市在推動“人工智能+制造”深度融合方面取得的階段性成效。“人工智能+”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驅動力,促進人工智能在工業經濟領域的普及、深度融合,這一有力舉措為推動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科創動力。
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加速落地,不僅可以驅動傳統工業產業改造升級,而且對促進工業實現綠色節能發展有重要意義。據報道,2025年,在工業領域,全市累計斬獲7項國家級智能制造榮譽、建成25家智能工廠,鋼鐵、糧油等領域AI應用降耗超20%、年省成本超千萬元,多項實踐入選自治區“人工智能+制造”示范目錄。這一連串的亮眼數據,是我市實施“人工智能+制造”行動的一張亮麗成績單。
我市全面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關于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的決策部署,搶抓機遇,以“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如人社部門搭建了“防城港人社AI云端送崗”智能就業服務平臺、防城港市中醫醫院上線中醫輔助診療系統等。“人工智能+”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開新空間,而且讓更多群眾共享到改革發展帶來的紅利。
在“人工智能+”這個新領域新賽道上,科技人才是關鍵。要加快引進一批國內外人工智能領域急需緊缺人才,立足我市沿邊沿海實際,謀劃人工智能發展路徑,打造防城港市人工智能品牌,推動“人工智能”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
值班編輯:覃銀華 張朝友(實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