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轟鳴般的名字(外一首)
□ 韋 佐
才去過芷江,又剛去過桂林秧塘
紀念館里,一張張英武的面龐
一個個年輕的名字
又一次重重摁住了我的目光——
陳懷民、高志航、樂以琴 ……
霍華德·克里普納?、羅伯特·肖特?……
格里戈里·庫里申科
斯米爾諾夫·謝爾蓋·德米特里耶維奇
……總共4299位
原諒我無法細數并一一列舉
但我牢記你們共有一個個轟鳴般的
名字:中外抗日航空先烈
已被一座不朽的英烈碑深深鐫刻
80多年前,曾經的遍地焦土
曾經飽蘸碧血的千里沃野
如今,早被大地的歡顏和草木所覆蓋
但電火般的名字不會蒙上塵埃
只要我們會低頭銘記
只要我們會仰望長空
只要我們用一代代人的目光反復擦拭
海明威到過桂林
讓中國讀者易記的名字:海明威
一個習慣站著寫稿的寫作者
一個槍炮聲的記錄者
2025年8月。作為一名非戰(zhàn)地記者
我記下你經歷戰(zhàn)火中國的
片斷行程:1941年2月
飛抵香港;3月
飛越日軍封鎖線抵達廣東
4月4日,乘汽車轉火車
抵達桂林,6日離桂……
很多人并不了解你的此番來歷
如同也忘記了你從此的去向
慶幸有人記起
此前12年,你寫下《永別了,武器》
此前15年,還寫了《太陽照常升起》
仍記住你局部破碎的身軀
曾被230余塊炮彈片
和機槍彈頭擊中
特別記住,作為美國記者報道
中國抗戰(zhàn)正面戰(zhàn)場的第一人
和你偉大的洞見和預言:
“日本永遠征服不了中國!”
值班編輯:王繼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