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邊城:尋訪防城抗日救亡運動的歷史印記
□ 本報記者 黃祖梅
今年正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在這具有特殊紀念意義的時刻,記者走進防城區史志辦,探尋八十年前那段烽火歲月中,防城人民奮起救亡的壯烈印記。史志辦干部嚴之永取出一本《中國共產黨防城區港口區歷史第一卷》(1923-1949),帶著對歷史的敬畏之情,展開了書頁……
救亡星火,文化覺醒的燎原之勢
嚴之永年近花甲,在防城區史志辦工作多年,參與編撰過《防城港市防城區志》《中國共產黨防城區百年大事記(1921—2021年)》等多部書籍,對防城地區抗日戰爭時期的故事早已爛熟于心。“九一八事變后,東北淪陷,華北告急,而我們防城雖然地處西南邊陲,但救亡圖存的火焰早已在這里點燃。”史書翻過,那段抗日救亡的故事變成畫面一幀幀展現出來。
1935年冬,防城縣簡易鄉村師范學校(以下簡稱“簡師”)的教室里,黃胞民、黃元祥等進步教師組織的“讀書會”正秘密進行。學生們傳閱著進步書刊,低聲學唱《在松花江上》《五月的鮮花》等抗日歌曲,歌聲如泣如訴。“黃元祥校長是個關鍵人物。”嚴之永指著史料上說,“他曾在田漢、歐陽予倩在廣州主辦的戲劇研究所學習,1934年5月不幸被捕,釋放后回到東興出任簡師校長。
此后,大批愛國青年紛紛深入農村開展抗日宣傳工作。簡師戲劇隊、明江中學“青年抗日先鋒隊”“抗日兒童同志社”等主要由學生組成的宣傳隊每逢節、假、圩日都走上街頭,以唱歌、演戲、講演、發傳單、貼標語等形式宣傳抗日。宣傳抗日救國不僅是軍隊的事,還是全民族的大事,只有大家團結一致,共同抗敵,才能把侵略者趕出中國去。
紅色堡壘,抗日陣地的堅強核心
1938年5月,防城江江心小島公園里,七個身影秘密聚集。這就是后來被稱為“七人小組”的防城縣抗日救亡運動領導小組。“以巫摩白為首的這七人,在當時黨組織尚未重建的情況下,擔起了領導防城救亡運動的重任。”嚴之永的語氣中充滿敬意。
防城中學成為這場運動的核心陣地。訓育主任黃蕩天曾以留學生身份參加廣東華僑抗日慰問團前往山西慰問八路軍,后又赴延安參觀學習3個星期,受到毛澤東、朱德等領導人的接見。回到防城中學后,他參照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和陜北公學的辦學思路,大膽實施教育改革。
“不要死讀書!不要讀死書!”黃蕩天在全校大會上呼吁。除國文、英語、數學、史地外,其余課程一律減少或停授,《論持久戰》被列為正課,《科學社會主義》《辯證唯物主義》等馬列著作成為必修課程。校園里公開懸掛世界各國共產主義領袖的畫像,圖書館訂購大量進步書刊,公開陳列,隨意選讀。
文化戰線上,《防城日報》成為重要宣傳陣地。1938年初創辦伊始,這個輿論喉舌就置于進步力量控制下。總編輯黃胞民帶領眾多進步青年,日夜奮戰在排字房,刊登每日新聞、介紹抗戰形勢、轉載新華社電訊……
還有在東興中山街上的“抗日文化商店”。1940年3月,黨支部發起建立了這個特殊的書店,樓下銷售《大眾哲學》《西行漫記》等進步書刊,樓上設咖啡茶座,成為進步青年談論時政、傳播抗日思想的場所。“這個陣地堅持了四五年之久,直到1944年派人到桂林采購書刊時,在湘桂大潰退中遭受重大損失。”嚴之永惋惜地說。
烽火歲月,武裝斗爭的浴血奮戰
“抗日救亡不僅要靠筆桿子,更要靠槍桿子。”嚴之永翻到記載武裝斗爭篇章時,神情變得凝重。
1944年,根據南路特委指示,中共防城黨組織開始組建抗日游擊小組。那良片,光坡、企沙沿海片,華石、那灣片……一個個游擊小組如星火般在防城大地撒播。
1945年初夏,峒中竹山村邊的玉米地里,新圩、坤閔游擊小組正屏息以待。侵越日寇派遣偽軍李亞堂中隊數十人自越南北部平遼的垌摩越境入侵。“打!”一聲令下,復仇的子彈射向敵人,當場斃敵1人,傷敵1人,日偽軍三面受敵,倉皇逃竄。
最壯烈的是那良抗日武裝起義。1945年6月14日,馬頭山里羅村聚集了150名起義者,其中有11名巾幗。他們發表《抗日宣言》,宣告欽防華僑抗日游擊大隊成立。“大隊長沈鴻周,副大隊長沈耀初,參謀長黃木芬……”嚴之永一個個地念著成員名字,聲音厚重。
同年6月28日,部隊在越南塘花地區的水口村與日偽軍激戰。起義隊伍斃敵3名,俘敵14名,但參謀長黃木芬、二中隊副排長沈季杰光榮犧牲。
沿海地區的斗爭同樣可歌可泣。1944年的一天,30余名日軍乘船入侵防城白龍尾海域。白沙瀝村抗日聯防隊員盧偉新、盧偉倫兄弟各帶一支七九步槍趕來增援。當日軍小艇離岸100米時,兩支步槍齊射,當場擊斃日軍軍官。
歷史回響,永不磨滅的精神豐碑
“80年過去了,這些歷史我們永遠不能忘記。”嚴之永合上史書,目光深遠。當年的讀書聲、歌聲、吶喊聲好像還能從書里傳出來,那些年輕的面孔,那些熾熱的心靈,在那個民族危亡的時刻,選擇了最勇敢的道路。
“防城黨組織在抗日戰爭中重新建立并發展壯大,成為領導全縣各族人民抗日救國的中堅力量。”嚴之永說,“他們認真貫徹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與日偽軍和頑固勢力作不屈不撓的斗爭。”
1939年7月,中共防城縣支部在東興黃均泰商行重建,直至1947年,這里一直是地下黨組織的秘密聯絡點。1943年至1947年,中共欽防特派員謝王崗長期隱蔽于此,以商店店員身份領導防城縣黨的地下斗爭。
嚴之永說:“在抗日戰爭中發展壯大的黨組織和人民革命力量,為后來防城地區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